西周《小克鼎》
作者:爱艺阁 时间:2020-01-19
导读:小克鼎传为光绪十六年(1890年)在陕西扶风县法门寺任村出土的青铜器之一。铭文中所述器主人为“膳夫克”,故称克鼎,又称膳夫克鼎。为与大克鼎区别,也称小克鼎。小克鼎造型雄浑厚重,花纹粗犷流畅,是典型的西周晚期铜鼎。
小克鼎又叫膳夫克鼎,为西周克氏家族一组礼器中的一只。鼎为圆形,直环耳,方唇宽沿,口稍敛,腹略鼓,兽蹄足。耳上饰有三头夔纹,颈部饰以窃曲纹(波曲纹),腹部饰环带纹,足的上部饰有兽首纹。 小克鼎的主人克氏家族是西周孝王时期的大贵族,克曾担任过周孝王王室的重要职务膳夫,并且负责向下传达周天子的命令。正是由于克的祖父师华父辅佐周王室管理国家建立功勋,才赢得周天子铭记师华父的伟绩,从而不忘提拔其孙克为膳夫。克为了不忘周天子对自己的恩赐,不忘记祖父对家族的荫庇,遂铸鼎7只以为纪念。现所发现的两只,大克鼎即为克纪念其祖父师华父及周天子对自己的任用和赏赐而铸,小克鼎则为宣扬周天子美意和祈求自己子孙康顺福佑永远保持荣誉而铸。
实际上,无论小克鼎还是大克鼎,它们的器型应该是由商代晚期戌嗣子鼎的形制逐步发展而来,而戌嗣子鼎开始出现的厚沿、蹄足形式,改变了长期以来圆鼎铸造中的薄沿、柱足的式样。这样所铸成的鼎显得厚重沉稳,遂成为西周时期圆形鼎的常见形式。而鼎上所饰之波曲纹,也是一改商代及西周早期青铜纹饰以威严神秘、狰狞可怖的兽面纹为主的格局,运用波曲纹的带状纹样,使观赏者产生一种韵律感,从而形成西周中、晚期青铜器上十分流行的主体装饰。
小克鼎,高35.4cm,宽33.6cm,重12.54kg。
鼎圆形,硕腹,双立耳,蹄形足。耳上饰三头夔纹,颈饰窃曲纹,腹饰云纹带,足上部饰兽首纹。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小克鼎》铭文拓片
释文:唯王卄又三年九月,王在宗周,王命善夫克舍令于成周,遹正八师之年,克乍朕皇且釐季宝宗彝,克其日用䵼,朕辟鲁休,用匄康
随便看看:
栏目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