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登录 注册 退出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书法碑帖 > 元代书法 正文

杨维桢《城南唱和诗册》诗卷

作者:爱艺阁 时间:2020-01-11
导读:杨维桢《城南唱和诗册》纸本,手卷,纵31.6cm,横216.6cm。行书,131行。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城南杂咏》20首,原诗为南宋著名理学家张栻所作。张栻曾于长沙妙高峰筑城南书院,以居学者。《城南杂咏》20首即其对长沙城南诸胜景的咏怀之作。此后不久,朱熹访张栻于城南书院,和南轩诗作,遂成《城南唱和》20首。朱熹手迹经朱氏五世孙之手散出流传于世,辗转归元人虞子贤。当时张栻所书《城南杂咏》原迹已佚,虞氏遂请杨维桢追和张栻原诗,铁崖遂录张栻原诗20首。除原诗外,杨维桢又书“赘评”二则,简述为虞氏补书起因,并对张南轩诗作了评介,以为“有古风人思致”。
  在元代复古潮流中,杨维桢的书法因点画多不守常规,所以表现得格外出奇。结体上虽无珠圆玉润和儒雅精到之感,但其笔锋硬峭,筋骨强健,体势奇崛,具有一种壮美堂皇之气象。这与他倔强的个性、深厚的学养又联系在一起所以,非常人所及。杨维桢的行草书,其风格在元代书史上也是独树一帜的。元代章草的复兴是从赵、邓开始的,但他们未能对章草这种书体作出什么创新,而以章草笔法杂以汉隶和今草笔法成功运用到行草书创作并形成自己独特风格的,独有杨维桢一人。《城南唱和诗卷》,对章草笔意的运用达到了随心所欲、挥洒自如的境界。杨维桢把晋唐楷法和汉隶、章草、今草笔法融合在一起,故独有奇拙、古朴的趣味。明代书法家吴宽评其书:“大将班师,三军奏凯,破斧缺斨,例载而归。廉夫书或似之。”徐有贞亦称:“铁崖狂怪不经,而步履自高。”此件作品写于杨维桢67岁时,笔势开拓,奔放不羁,风格清劲可喜。  杨维桢《城南唱和诗册》诗卷(图1)

原原锡潭水,汇此南城阴。岸花有开落,水盈无浅深。纳湖 团团凌风桂,宛在水之东。月色穿林影,却下碧波中。

杨维桢《城南唱和诗册》诗卷(图2)

东渚 四序有佳趣,今古盖共兹。桥边独微吟,回首忘所之。咏归桥 窗低芦苇秋,便有江湘思。久矣倦垂纶,游鱼不须避。船斋 长哦伐木篇,竚立以望子。日暮飞鸟归,门前长春水。

杨维桢《城南唱和诗册》诗卷(图3)

丽泽艺兰北磵侧,磵曲风纡余。愿言植根固,芳芬长慰予。兰涧 迭石小峥嵘,修篁高下生。地偏人迹罕,古井辘轳鸣。山斋 高楼出林杪,中有千载书。昔人不可见,倚槛竟何如。书楼 开轩仅寻丈,水竹亦萧踈。

杨维桢《城南唱和诗册》诗卷(图4)

客来须起敬,题榜了翁书。蒙轩 流泉自清写,触石短长鸣。穷年竹根底,和我读书声。石濑 云生山气佳,云卷山色静。隐几亦何心,此意相与永。卷云亭 前年种垂柳,已复如许长。长条莫攀折,留待映沧浪。杨维桢《城南唱和诗册》诗卷(图5)

柳堤 危栏明倒景,面面涌金波。何处无佳月,惟应此地多。月榭 夫容岂不好,濯濯清涟漪。采之不盈把,惆怅暮忘饥。濯清亭 系舟西岸边,幅巾自来去。岛屿花木深,蝉鸣不知处。西屿

杨维桢《城南唱和诗册》诗卷(图6)

幽谷竹成阴,悬流着石清。不妨风月夕,来此听琮琤。琮琤谷 亭亭堤上梅,历历波间影。岁晚忆夫君,寂寞烟渚静。梅堤 风吹渡头雨,摵摵篷上声。忻然会心处,端复与谁评。听雨舫

杨维桢《城南唱和诗册》诗卷(图7)

散策下亭阿,水清鱼可数。却上采菱舟,乘风过南浦。采菱舟 湘水接洞庭,秋山见遥碧。南阜时一登,搔首意无斁。南阜右张宣公城南杂咏

杨维桢《城南唱和诗册》诗卷(图8)

二十首,子朱子尝所属和者也。南沙虞子贤氏,受朱子诗翰于其眷棣钱广,而宣公真迹逸矣。余来娄,贤介其友王师道,持卷来征余言。适于宣公集中得其元唱,贤且躬至余邸次,请余追

杨维桢《城南唱和诗册》诗卷(图9)

和,未及,先为补书宣公诗。时至正壬寅冬十二月,东维叟杨桢谨再拜书。余既写诗已,贤复索余评两前哲诗。朱子之辞不敢评,不意张荆州为乾道道学君子,而矢口小章,亦有古风人思致。如“岸

杨维桢《城南唱和诗册》诗卷(图10)

花有开落,水流无浅深”,“日暮飞鸟归,门前长春水”,又如“古井辘轳鸣”,虽开元诗人不能到。至卷云一章,惟许晋处士作之,词人不敢企也。桢赘评

杨维桢《城南唱和诗册》诗卷(图11)

杨维桢《城南唱和诗册》纸本,手卷,纵31.6cm,横216.6cm。行书,131行。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Copyright © 2019-2021 愛藝閣 版權所有 QQ群:323100432
Top